有些問題被引發,當人們設定有爭執時:缺乏傾聽、堅持要爭輸贏、無法表現出了解對方,堅持阻止替代性的解決方案。考慮依循下列的對話:
 
文雄:如妳了解的,感恩節即將到來,我希望你能和我回家,並花一些時間與我家人一起度過。
君芳:你現在問我!我已經告訴過你了,我家人期待與我共度感恩節晚餐。
文雄: 你有一些神經!你也曾經要求我要去你家共度感恩節。
君芳:要求你?最近你總是一直在做許多研究,我很難得有足夠的時間跟你問安,更不用說要求你跟我共度感恩節的晚餐了。
交雄:那寧願我做甚麼,我沒能通過我的課程?你很自私,不是嗎?
君芳:我是的!何不我們一起到我家共度感恩節或者是,你可以說再見,現在。
文雄:在這種情況下!那就再見!
 
這是一個文雄與君芳兩人都想爭贏的情況,他們倆人都希望彼此能與他們自己的家人一起過感恩節。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文雄與君芳兩人都無法贏的例子。你想,他們已經提出他們有三個選擇,是要公開還是要暗示:一、在文雄度過這個假期;二、在君芳度過這個假期;或是,三、破壞他們的關係。
 
他們若是要在文雄家度過假期,就要取消君芳與她們家人的計畫,和要容忍一些不便。何況他可能認為他與文雄的關係並沒有那麼重要。他的底線是,她對文雄的感恩節她會覺得怨恨。換句話說,假設他們若是要在君芳家度過假期,文雄也會對那裏產生怨恨。他可能會回覺得首先他是被要求的,他應該是他們家裡的,何況他可能會反對君芳的假設,她在安排計畫時,包括他甚至沒有請教他。
 
變得很明顯,他們變得不關心要在哪裡度假期,他們任何一個人都會怨恨。很明顯,這也是一個沒有贏的情境。
 
文雄:好,讓我們一起思考,是否有一些可能,我們沒有顧及到的?
君芳:也許我們可以花一半時間在你家,一半時間在我家。
文雄:或許可以邀請你們家人到我們家。
君芳:還是我們就留在這裡,不用花時間與你我的家人一起度過感恩節?
文雄:我們留在這裡,兩邊的家人都會失望。我們是自討苦吃。
君芳: 如果這個感恩節在我們其中一個人的家過,下一個感恩節就在另一個人家過。
文雄: 這似乎是合理的,既然你已經完成計畫了,讓我們在你們家過感恩節。
 
在這例子文雄以一個簡單的過程處理了人際間的衝突。開始使用積極地傾聽或是反射性的傾聽的技術,傾聽者必須聽出說話者字詞中的意義,以至於說話者可以了解他/她想詮釋的意義能被接收到。這交織的結果,兩者彼此不僅是能更了解彼此的觀點,也比較少堅持他們的立場。
 
-----

by.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兼所長—林燕卿

 

 

文章內容包括文字敘述,皆屬r-Xing阿性情趣公司所有,任何使用及轉載前,需先獲得公司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