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情給了一些啓思,連著一集集的內容觀看,五位背景各異的老太太, 過著各自的晚年,每一位女性所打開的序幕並不相同,梅姨開了一家咖啡館,宋老師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滿滿,劉大夫試圖對兒子的生活進行改變,紅姐衣食無憂,但兒女的婚事成了心中的牽掛,艾琳光鮮亮麗,但內心的孤獨就像築了一道牆,又高又厚,誰也進不去。 
 
她們後續各自為了一些事聚在一起,住進艾琳的家,看似好朋友志同道合的相處,但仍免不了磨擦,隨著各人的生活習慣,訂了一條條的規則,事實上並沒有比原來的家輕鬆自在多少,可是相互關懷照顧的情誼卻令人動容,這樣的情景,又有多少人能在家中有伴侶的同時,完成這夢想,也會自己一個不同世俗的實驗。
 
對於女性願意和好朋友相聚一起的情形看來,可以從一份調查得知,來自不同
階層,年齡介於25-60歲,有單身、結婚、離婚的,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單身男性受訪者說他們沒有最要好的朋友,而那些有最要好的朋友之男士,點名提到的好朋友多半是女性,而不是和他們擁有相同地位的男性。相反地超過四分之三的單身女性說出的最好朋友,幾乎是女性。巳婚者中,說配偶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男性比女性多,已婚的女性則完全是另一幅畫面。縱然說先生是比較好的朋友,也不會是唯一,在她們遇到困難時,從朋友處得到的協助,開放且熱情的談論,分享,自我表露,彼此關懷是很普遍的,相反的,男性的友誼內容則是以活動分享為主, 就可看出差別了。 
 
舉個例子來說,有個男性說他不知道他好友的婚姻巳經岌岌可危,直到有一晚朋友到他家借睡一宿,他才明白,這樣的故事經常發生,就有男性發現自己的妻子不忠,卻找不到可以傾訴壓力的對象,他們會聚在一起談男人女人的問題, 將差異拿來開玩笑,但不會坦露談自己的私密問題。 
 
當問及為何不能和朋友多談自已的事時,有些男性很快承認自己確實沒辦法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痛苦,因為不想冒險讓其他男性看見自己的脆弱,另有一些人則強調保有隱私的重要性,男性無法將對自己的失望、對失敗的恐懼,呈現在他人面前,一直想顯示自己的獨立和剛強。不過今天也有不少男性在做改變,他們試著和信任的同伴談心,彼此取暖,願意看見並接受自己的軟弱,當然旁邊有一些小酒的催化,就更暢通無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