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玉良自畫像。圖片來源:長流美術館網站
-----
台灣長流美術館台北館今年10月,舉辦法國羅浮宮名畫大師潘玉良特展,喜歡繪畫的朋友欣賞之後,發現她畫筆之下的女性裸體,滿是豐腴且自信,朋友請我說她的故事,我引用潘玉良的一句名言來說她的人生,「我的一生,是女人為愛與理念爭取女人自信的一生。」今天就說潘玉良從青樓雛妓成為法國羅浮宮名畫大師的女力故事。
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的潘玉良,本名陳秀清,後改名為張玉良,嫁給潘贊化後冠夫姓為潘玉良。她父母早逝,由舅父收養,但是舅父嗜賭,將十三歲的她賣給安徽蕪湖一間青樓當雛妓,以抵舅父賭債,她在青樓飽受性暴力之苦,不過她卻拒絕向命運低頭,她常以曾為營妓的南宋女詞人嚴蕊所寫的名詞自勉,「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潘玉良十八歲時於青樓認識她的先生潘贊化。潘贊化是清朝末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愛國志士,曾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也曾響應蔡鍔的討袁護法二次革命,辛亥革命前,與陳獨秀自日本返回故鄉安徽安慶,鼓吹革命,推翻清朝之後,任安徽蕪湖海關監督。潘玉良在蕪湖仕紳祝賀他新官上任的青樓洗塵宴上認識潘玉良,潘玉良唱著「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的嚴蕊名詞,表明自己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因緣所致。
潘玉良以不屈服命運的勇氣,主動對潘贊化唱的這句詞,極力表達不滿自身處境,極欲突破現況的大無畏精神,才能使潘贊化在短暫的時間之中慧眼視英雌,為她贖身,娶她為妾。結婚之後,她們搬到上海,潘贊化為她聘請師,教她讀書,1917年,她與畫家洪野學畫畫,她坦言,在畫畫的時候,她感到從未有過的自由與快樂。
一年之後,她考上後來改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上海圖畫美術院,但是由於她曾被逼良賣到青樓當雛妓的過去人生經歷,使得學校不予錄取,不過校長劉海粟發現她的繪畫才華,力排眾議,以第一名錄取她,同時對她說,「追求美的人,從來就是勇士,美專正因為收了你們這些勇士,它的青春才能煥發出光彩來。」
劉海粟的先進思想讓潘玉良得以進入藝術殿堂,但是學校的師生仍以有色的眼光歧視曾被逼良當雛妓的她,即使潘玉良用人體美學的角度以自己為全裸模特兒自畫裸體與於澡堂用西洋畫風繪沐浴的裸女,也被辱罵為妓女畫裸女。
1921 年,法國里昂成立中法大學,潘玉良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研習3年之後,考取中法大學,使她成為中法大學第一位華人女留學生,這在一百年前重男輕女封建觀念濃厚的當時社會來說,代表著潘玉良身為女性,勇敢進取、突破傳統、追求理想的決心,因為當時到國外學習藝術的機會向來被男性所壟斷,女性很難到國外留學深造,但是潘玉良無畏外界辱罵恥笑她為妓女的不服輸正能量性格,使她做到了!一個月之後,她又考取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兩年後畢業,考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與書畫大師徐悲鴻同師Lucieh Simon(西蒙)、Dangan Bouveret(達仰)名師,1925年完成學業之後,她到義大利羅馬國立美術學院與名師Conomarch(康洛馬蒂)學畫畫雕塑,她的作品入選義大利國家美術展覽,其中油畫《裸女》於1927年榮獲展覽金牌,當時上海《生活》週刊譽為「中國女畫家的作品能夠在羅馬展覽,以潘女士為第一人,是她以藝術為國爭得的光榮。」
1928 年,潘玉良結束八年的留歐生活,回到上海成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西畫系老師,年底舉行第一次個人展,當時報刊稱她為「中國西洋畫家女性中最突出者」。1931年,潘玉良任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她的作品曾入展首屆全國美展,在上海舉行個展五次、南京舉行個展四次,亦協助蔡元培組織「中國美術學會」,上海中華書局為她出版《潘玉良油畫集》。
當時日本侵略中國,潘玉良以巾幗不讓鬚眉的愛國心投身於美術界義展義賣活動,將所得捐給國軍,力抗日軍,同時譴責在抗日時期「遠離現實」、「話多畫少」不關心國家興亡的畫家,結果外界又以她曾為雛妓的過去經歷誹謗攻擊她,「妓女不能玷汙象牙之塔」,不過她不畏讒言汙語,依然投身藝術創作與社會賑災,她有名的畫作《人力壯士》,一個壯碩的年輕裸男,為拯救被壓斷的幼草,全力搬起一塊巨大石頭,畫中的石頭,指的就是當時以武力侵略中國的日本,壯碩的青年指的是忠愛中華民國的愛國青年,代表無論日本武力多強大,中華民國一定剷除日本,抗戰勝利,但是這幅充滿中華民族抗爭精神的愛國畫作,卻被人以有色眼光,趁她於南京舉辦個展時,毀損貼上「妓女對嫖客的歌頌」字條,言語性暴力侮辱潘玉良。國畫大師張大千得知後,特別畫作《墨荷圖》,相贈潘玉良,以荷花高貴品潔來寄寓潘玉良之出淤泥而不染。
1937年,潘玉良到法國參加巴黎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辦個展,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國共內戰爆發,她五次準備回國都未能如願,1977年,她於法國辭世,巴黎藝壇冠譽她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的第一流人物」,潘玉良在法國四十年間創作出衆多以裸體人物、風景爲主題的非凡作品,成爲第一個畫作典藏於法國最高藝術殿堂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的女性華人名畫大師。
潘玉良畫裸女,一方面因為她師承歐洲學院訓練,推崇古典繪畫的精神,一方面她有意呼應解放長期以來女性受到壓抑的狀態,平反過往生命中所遭遇到的挫折與不公平待遇。她的女體繪畫不帶有肉慾視覺的描寫,而是具有社會批判與人道關懷的精神,顯示一種自我頌揚的態度。徐悲鴻評論潘玉良,「三百年來作畫之士大夫所決不能者也,真藝沒落,吾道式微,乃欲求其人而振之,士大夫無得,而得於巾幗英雄潘玉良夫人。」
潘玉良自早年之青樓,至成名之畫展,都飽受肉體與言語之性暴力,但是她不向命運低頭,發揚女力,使自己從青樓雛妓成為法國羅浮宮名畫大師,台灣現在仍有女性生活於肉體與言語性暴力之中,希望曾受性暴力的台灣女性,切勿自暴自棄,以潘玉良自信的人生故事自勉,女力自有一片天。
-----
By Dr.Howvizer(文章內容包括文字敘述,皆屬r-Xing阿性情趣公司所有,任何使用及轉載前,需先獲得公司同意)